找到相关内容20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佛教的佛性说对二程心性思想的影响

    发展的原因之一。   既然人人具有佛性,随之就产生了佛性是“本有”还是“始有”的问题。尤其是隋唐时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尤为热烈。关于佛性问题的认识和主张,唐代吉藏《大乘玄论》综合了当时佛教各派10余种。...

    高建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1370060.html
  • 慈悲为怀的佛教生态文化

    和生态环境起过很大作用。  1.无情有性的自然观   无情有性、珍爱自然是佛教自然观的基本精神。大乘佛教将一切法都看作是佛性的显现,万法都有佛性。此万法不仅包括有情感意识的动物,也包括没有情感意识的植物、无机物,包括山川、草木、大地、瓦石等。三论宗的吉藏也说,“若于无所得人,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大乘玄论》卷三)。禅宗更是强调“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的思想,大自然的一...

    胡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4171674.html
  • 无情有性与敬畏生命

    论宗创始人吉藏(549-623),在《大乘玄论》中,他从“依(报)正(报)不二”等角度阐述了草木,即无情有佛性的问题:“以依正不二故,众生有佛性,则草木有佛性。……若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亦得成佛。”[⑧...但大乘兴起后,“佛”已普现于十方三世,佛性问题已无法回避,所以大乘经典如《涅槃经》、《胜鬘经》、《如来藏经》等对佛性问题多所探讨,佛性论研究俨然成为一门显学。   中国佛教的佛性论研究始于《涅槃经》...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1977127.html
  • 从法身到三十二相的佛身研究

    19. 《宗镜录》,《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20. 《大乘玄论》,《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21. 《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22. 《... 13   一、 原典13   (一)阿含经类... 13   (二)阿毗达摩... 13   (三)大乘经论... 13   (四)律部... 14   (五)史传... 15   二...

    大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80117.html
  • 体恒法师:略论佛教“缘起”思想的生态价值

    “无有可有,由无故有;无无可无,由有故无。由无故有,有不自有,由无故无,无不自无。”(见《大正藏》第42册,p28a) [6] 如《大乘玄论》卷4说:“不坏假名而说实相,虽曰假名宛然...

    体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939179.html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人,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大乘玄论》卷三)。但在佛性的问题上,佛教信徒间是有争议的。中国僧人最早接触的佛教经典指出“一阐提迦人无佛性”,当有学者提出...ldquo;无情有性”说。大乘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佛性的显现,万法皆有佛性。不仅仅是有生命情识的动物,而且那些没有情识的山川、草木、大地、瓦石等都具有佛性。湛然在其代表作《金刚@④》中说:&...

    张怀承、任俊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840144.html
  • 三论宗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思想概述

    宗要》和《大乘玄论》、《二谛章》等;第二学年研修吉藏大师的三经疏和三论疏等;第三学年研修《肇论》和《大品经》等般若经典。通过这三年的研究和修学基本上对三论宗的一些主要论著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对弘扬...影响。直到后期吉藏大师大力弘扬大乘佛教思想,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论宗思想体系,继承了印度的中观学派的哲学思想。也由于罗什及其弟子的大力弘扬,当时三论思想盛行一时。到南北朝中期以后,由于《成实》、《...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2541533.html
  • 印顺著:中国禅宗史(三)

    mdash;622年)撰《大乘玄论》,在卷三“佛性”章中(大正45·410中—下)说:   理外既无众生,亦无佛性。……不但众生...佛法到魏晋而盛行,主要为法法本性空寂的大乘般若学。般若空义的阐扬,是与“以无为道本”的玄学相互呼应的。慧远及罗什门下(如僧肇“物不迁论”等),每引用老庄以...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642118.html
  • 试论中国佛教的文化特征与现代转换

    隋人吉藏法师以之创建了“三论宗”,并著《三论疏》、《三论玄义》、《大乘玄论》等书,阐发“有无双遣,不落两边”的中观学之义,提出“竖破”、“横论”的主张,即是以否定一切而无所得为其旨归、又不落有无两边而谓之“...--------  佛教形成于印度,发展于中国,影响及世界。但中国佛教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或形象外观方面,都与印度佛教有较大区别。印度佛教由原始的小乘教,中经分化后的部派教阶段,然后发展形成为大乘教。在...

    田文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3542295.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五)

    大乘义章》卷十九,T44、836-837;及《观经义疏》,T37、182。  50 有关吉藏净土之分类与判属,依次分见其所撰《法华玄论》第九(分二土,T34、578)、《净名玄论》第八(分三土,T38、853)、《大乘玄论》第五(分四、五、十土,T45、15)及《观无量寿经义疏》卷一,T37、233。  51 有关智俨对净土之分类与判属,分见其所著《华严孔目章》(即《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略称...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942744.html